烘托手法的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30:17
急!!!快快快!!!
不是衬托啊!!!

衬托是记叙文常用的技法之一,即用描绘相类的其他事物作为陪衬,来充分反映所写的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 衬托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杜甫《蜀相》中的颔联写出了“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的景致,但碧草为谁而绿?鹂鸣有谁来听呢?这一切如今已无人欣赏,亦无心欣赏,诗人以美景衬哀情,表达对诸葛亮的深切缅怀之情。而其《登高》以哀景写哀,对秋景的描绘充满悲凉之意,将诗人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更是衬托的名句。那么什么是衬托,衬托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如何来分析衬托手法呢?
  衬托又叫映衬,就是为了突出强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地突出显现出来的修辞方式。按主要事物和陪衬事物之间所表现出来关系上的不同,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即用跟主体事物相似的事物来陪衬。如“时候既是深冬了,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作者用阴冷的天气和“没有一些活气”的景象来衬托内心的悲凉。
  反衬,即用跟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陪衬。“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以悬崖恶劣的环境衬托梅花坚强的品质,突出梅花顽强的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又如“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