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带得胜 退隐 张养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12:14:47
1.赏析"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中"来"与"去"的妙处
2."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予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和抨击。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行踏,云山也爱咱。”

曲中所描,景物众多:山、云、野鹿、野花、山家,这六种景物在几十字的尺幅之中,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水墨云山野趣图。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则不事渲染,犹如白描,本色恬淡,自然而不妖媚。曲子通过变化多端的美丽山景,写出了山、云与“我”的关系。在这些景物中,除了“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之外,更有人的活动。爱自然的人也会被自然喜爱,作者不仅把自己融入云山之间,而且把云山当作充满灵性的、活的生命体,说“云山也爱我”,人与自然在这里完全融为一体。

从这首曲子中,我们观照到了元代作家审美态度的超越。入元以后,知识分子遭受了空前的遗弃和冷落,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他们仕途无望、斯文扫地,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和优越性,在残酷现实的撞击下,被碾得粉碎,他们感慨万端,苦闷异常。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思索后,寻回了失落已久的主体人格,元曲家们达到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他们的审美眼光也更加贴近自然的韵致,发现了常人所不能或没有发现的天然之美,给人以超然淡泊的艺术美感。张养浩作为元曲作家中职位最高的一个,也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超然物外,淡泊明志,保持了知识分子固有的清高孤傲、耿直不阿的品性。他(们)把主观感情更多地融入客观景物之中,达到了“欲辩已忘言”的忘我之境,与陶诗和盛唐山水田园诗有着相同的风致,然而又有更为深层的时代内容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张养浩的另一首《双调 雁儿落带得胜令》即把为官为宦的不自由和归隐后的任情适意两相比照,强烈表现“归去来兮”、反朴归真的心声。白朴的《天净沙 春》、张可久的《天净沙 江上》、马致远的《寿阳曲 远浦归帆》等均属同类作品。这类题材的曲子,丰富了元代散曲的内容,给元散曲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正如王国维所说:“元曲佳处何在?唯自然而已,唯意境而已。”(2)在张养浩的《雁儿落兼得胜令》中,人和自然交相辉映:人是自然的人,自然则是渗入人的灵性的自然,王国维先生所阐释的“自然”“意境”等审美理念,在本曲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显现。

诚然,我们在呼吸这首曲子所散发出来的自然气息的同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