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一词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1:53:17
谁能告诉我“人质”一词是怎么来的?

人质,
即是被俘虏者掳走的人。是指一方拘留的对方的人,用来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些条件。这词最早的用意是指在战争里,某一方将敌人的人捉走,然后向敌方提出条件,以方便威胁对方。但到了近代,人质一词意即被犯罪者绑架,接著强求人质的亲属,雇主或甚至该政府做出某些事情,或控制其举动,尤其是在威胁的态度下进行。在特别的情况下,例如绑架者提出的限期已到(透过发出最后通牒来通知),而对方没有回应或拒绝其要求,绑架者将会於身体上残害人质

人质一词最早出现在香港警匪片中 在此之前国际上用被劫持者来代表

质,从贝,斦( zhì)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解字》。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