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诗《寻隐者不遇》隐含的哲理一样的古诗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54:11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我觉得这个挺像的

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意思】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处:地方。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