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上册第8课教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4:03:44
第8课是《13岁的际遇》
内容不用很多,1课时就可以,不过要讲完
11点之前给我答案
只要给出答案就给你加分

解读教材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第一部分(1—5):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6—12):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3-17):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向往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7岁的 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
10岁的 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 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
16岁的 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
明确:七至十六岁的生活:
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梦想
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信心
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际遇
15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 回顾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1971年生。14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出版作品有《爱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