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1:54:50

《桃花源记》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文学赏析: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

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0wbaV2jusIP-KIsPntC_cVYD2Ke3bltOn_hY7_hIWvey_cIwsPdJ4XD26RdBf_wpi3VtwS4hVNb30tws4IfK9NKyLaQJfpa01FcnESpEBe

对安宁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