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论语》中的成语或句子写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3:09:20
写一段话,不是造句,300字

快!我要交作业!急呀!!!!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但仁是种意识形态它为人人都能成仁提供可能只要你心中有仁义道德,那么你就是英雄,仁者。虽说现代社会有法制保障,但是“仁”的精神还任重道远。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当然现在看来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但是顺应当时的时代的要求。
孔子的“中庸之道”让他的思想体系生气盎然诗情画意,何为中庸之道呢?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不走两个极端,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正如孔子所说的写文章的形式就体现了这点,“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中庸之道是不过时的,现代工作生活中也应该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应该这样,保持中庸之道,不仅能明哲保身,也能促进和谐。我觉得这点我做的远远不够,处世方式太过于尖锐,总是伤人伤己,虽然身边有很多怪现象我不敢恭维,比如说出口成脏,甚至把骂人当作时下流行啊,但是我应该做到克己复礼不应该近墨者黑,“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所以这是不可取的。
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不仅能使自己豁然开朗,而且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戒,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父亲很是惭愧,后悔(做那样的事),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