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二人对话的神态与心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8:34:44

你说的是哪两人啊?
  是郑伯和烛之武的对话吗?
  首先,郑国濒临灭国之危,郑伯接受郑国大夫的建议邀请烛之武充当说客。此时烛之武却 推辞了。理由是年纪大了,年轻的时候不中用,老了就更没用了。
  他的推辞中包含了两种心态:
  一是抱怨。谁没有年轻的时候?年轻人都是意气风发,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可是烛之武住在郑国却没有得到过重用。身负才华却无处施展,多年的苦闷当然使他有难以压制的怨恨。
  第二,就是欲擒故纵。现在郑国快要被灭国了,此时出手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旦成功便是救国于危难中的英雄;即使不成功,也会被人称作勇敢仗义的爱国志士。无论怎么做都是对他有利的。他当然不会拒绝。可是那么简简单单就答应了,就显得他无足轻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这怎么能行呢?烛之武好不容易等来了机会,当然要提高自己的身价才行。而且他这么说也不是没有依据,没有人能抓住他话里的把柄。
  但是老奸巨猾的秦伯,是在政治舞台上活了半辈子的人,他怎么猜不到烛之武的心思呢?但是此时郑国危急,于是他冷静的说明自己没有早早使用烛之武的错误,让烛之武有了面子,然后紧接着指出郑国灭国,对他烛之武也不是什么好事。本来嘛,一个没有故国的百姓,走到哪里都是悲哀的!作为郑国的一份子,烛之武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郑伯特意说的悲哀诚恳,使烛之武心悦诚服,借梯子往下走,很自然答应了郑伯的要求。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