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深处阅读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7:06:08
盲母对养女的爱具体表现在哪里?

盲母:辛勤抚育—平静面对—默默承受
弃婴:自豪—厌恶—淡忘—悔悟(感情发展变化过程)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束。
课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把生活的点滴小事联系起来表现最深沉的母爱。
妙在“在风中,她的脸是那样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足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幢惊,又仿佛在等候”
妙在描写了母亲的外貌,既写出母亲的痛苦,又写出母亲的坚强.
教师指出最重要的是:
①妙在用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个母亲伟大而无私的情怀.
②妙在用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为情感依托,写出了母女情深.
③妙在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母亲的宽容,母亲的坚强.
④妙在用含蓄的写法,写出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表达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作者写母亲这一形像侧重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写“我”这一形像则侧重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文章写母亲对“我”的爱,却是在抒写“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全文以“我”的感情发展变化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我”对母亲的骄傲,到“我”长大后对贫穷之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尾,以感情构筑文章框架,文中许多细小的生活场景和事件同“我”感情的脉络连结起来,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文章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
【段意】
第一部分(1~9),写我对生活满足,并且母亲为我骄傲
第二部分(10~16),写我长大以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而离家到县城读书.
第三部分(最后几段),写我被母爱感动而悔悟,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