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和期行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6:59:57

1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了(太丘的朋友)没来,陈太丘便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来,他便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对方丢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守诚信;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好感,元方进入了家门,不再回头看父亲的朋友一眼。
2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闹着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异,就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给诗起了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传送全乡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乡的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仲永的父亲当做宾客款待,常常请他去做客,有人还用钱币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