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关内”“关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3:03:55
史书上常提到“关内”“关外”等关于地蜮之词,本人总是不甚清楚,请内行人士解释一下以下词的意思,先谢了!
1、关内。2、关外。3、入关、出关。4、关中。5汉中。6、中原。7、华东。8华中。9、华北。

关内:
  (一) 古代在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叫“关内”。
  (二) 明清称山海关以西地区为“关内”。又,今四川省康定县以东地区亦称为“关内”。
  关外:
  解释: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一带地区
  (一) 秦、汉、唐定都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
  (二) 明清称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因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
  入关:
  进入山海关内,历史上主要指清军入关
  出关:出关口;到塞外
  关中: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渭河谷地,关中盆地,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关中地处陕西渭南潼关以西到宝鸡市宝鸡峡以东的地区,即现在的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杨凌一代地区。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地区不仅是历史上最早称为“天府”的地方,也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前汉书》第40卷记载,张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时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约在公元208年,诸葛亮所作的《隆中对》提到蜀地是“天府之土”,比关中称“天府”晚了500多年。而把四川称作“天府之国”最早见于陈子昂所写的文章中,此时已比关中称“天府之国”晚了800多年。从先秦到元明时期,关中地区都曾被称作“天府”或“天府之国”,但清代以后,再也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