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泊即写“红旗”系列小说,会得到支持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7 17:25:01
网络红人网络作家段泊哥哥写完长篇耽美同人小说《男人花》后,就打算写一本中国解放时期的革命小说。段泊说,看到中国现代的成就和进步,看到六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后,祖国的变化的巨大,感到现在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这浸着几代人的泪水、鲜血、汗水和智慧。段泊哥哥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祖国的过去。他要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祖国的伟大复兴之路,是从哪儿延伸过来的?要让人们知道,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先辈们是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才有了今天的复兴之路……故此,段泊要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去写一本解放战争时期的旧中国人民求取解放事业的革命小说《山岭上的红旗》。接下来之后就会写反映十年动乱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小说《红旗漫卷西风》,和现在伟大复兴时期的小说《五星红旗在五州》。

这些小说是当代小说,时代背景取自解放战争时期、十年动乱改革开放时期,和现今奔向伟大复兴之路时期。想问一下,他的写作背影是否会有伤时势呢?会不会不让他的这些书出版呢?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