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才异代”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05:58
好像是辽金时期的名词,不知道如何解释?

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曾言:“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太宗入汴州,取经籍图书。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归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代也。”这便是有名的“借才异代”之说。“借才异代”,颇为恰当地道出了金初诗坛的性质,同时,也揭示了金初诗歌创作和宋诗的“血缘”关系。“借才异代”指金初文坛尚无生长于金源文化土壤中的属于金朝自己的作家,而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辽宋等异朝的汉族文人。这其中由辽入金的文人主要有韩防、虞仲文、张通古、左企弓等;由宋入金的文人主要有宇文虚中、高士谈、蔡松年、张斛等。由辽入金的文人所存诗作寥寥,在入金后几无诗作可言,他们更多的是发挥其政治才具,如韩防作为金熙宗的启蒙老师,在政治思想、治国方略上对熙宗影响颇深,在文章方面,“善属文,最长于诏册”,①却未见其诗。其他几位也很少有诗翰传世。金初诗坛上的诗人,几乎都是由宋入金的汉族文士,他们曾长期生活在诗歌创作气氛浓厚的北宋,谙熟诗歌创作技巧,有的(如宇文虚中)在宋时便是有名的诗人。入金以后,他们创作了许多诗什如《中州集》中录存宇文诗五十首,吴激诗二十五首,张斛诗十八首,蔡松年诗五十九首,高士谈诗三十首,几乎囊括了整个金初诗坛。他们的诗歌创作,无论是从风格、体貌上,还是从意象传统上,都带有很浓的宋诗色彩。尽管由于环境转换等因素产生了一定的变异,但它毕竟是“移植”于宋诗,与宋诗有直接的“姻缘”,在诗的体式风貌上与宋诗相仿佛。
然而,“借才异代”只能说明金诗的启动阶段,却不足以概括金诗的整体性质。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流程中,金源诗歌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宋诗的独特气派、风貌。为此,金代大诗人、诗论家元好问在其编选的金诗总集《中州集》卷一《蔡畦小传》中提出“国朝文派”之说:
国初文士如宇文大学(虚中)、蔡丞相(松年)、吴深州(激)之等,不可不谓豪杰之士,然皆宋儒,难以国朝文派论之。故断自正甫(蔡五)为正传之宗,党竹溪(怀英)次之,礼部闲闲公(赵秉文)又次之。自萧户部真卿倡此论,天下迄无异议云。
这段话同“借才异代”的议论联系起来,正可以看出金诗从初期到中期的发展脉络。由此又可以得知,“国朝文派”的提法,是由大定、明昌时期的诗人萧贡首倡的。萧贡字真卿,咸阳人。大定二十二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以户部尚书致仕。故称“萧户部”。《金史》卷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