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高适的别董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2:49:47
最后几句!平仄对吗!我有点疑问!“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

平仄没问题,古人的发音有时和现在不同

高 适 (一) 六翮飘颻私自怜, 一别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二)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两首赠别诗,所送者董大。董大其人,名字已不可考,事迹也不清楚。但历来的注家都认为他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 家,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豪爽之士。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高适赴京投考,大概在这个时候,两人在长安相遇并成为朋友。故人相见,自然是惊喜不已,免不了抵足叙旧。但是,身在异乡,终须一别,两人又要各奔东西了。临别之际,高适乃赠诗表意。 这是一场怎样的重逢呢?诗人先从自己写起。翮,本指鸟儿羽毛的茎管,后来代指鸟儿的翅膀。如《韩诗外传》说:「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尔。」起首即以鸿雁自比,但在这里高适反用了《韩诗外传》的意思。鸿雁一举千里,多形容士子得志,而高适说自己空有六翮却不能一举千里,只好飘颻无所止息,借以形容自己空有满腹抱负和经纶,却一直困顿坎坷,唯有顾影自怜而已。开头这两句诗的语序又是倒装的。 根据高适的经历和全诗的意思,其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一别京洛十余年,六翮飘颻私自怜」。高适把「六翮飘颻私自怜」一句提前放在句首,便突出了自己投考落第后的辛酸与窘迫,从而给董大留下了一个落魄士子的鲜明印象。 接下来两句是对自己十多年来境况的一个形象说明。「丈夫贫贱应未足」,是说自己十多年来一直既贫且贱,功名无著,生计无著,岁月蹉跎。贫贱到什麼程度呢?「今日相逢无酒钱」。故人相逢,本应该痛饮话旧,以叙离情,但却连酒钱都拿不出来了。还有比我更为贫贱的吗?没有了。说「今日相逢无酒钱」,大概有些夸张,是高适自己对自己的调侃。这种调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高适豪爽豁达的性格,虽身处贫贱之中,却不失幽默和达观。 「丈夫贫贱应未足」,作者告诉故人,尽管我贫贱了几十年,但根据情形来看,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去,因为像我这样的人是难以得到重用的。作者的这种预言并非没有根据。两年后,高适在张九皋的荐举下中了道科,然而得到的只是一个「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小官——封丘县尉。可见在那个社会,像高适这样的人是无以施展其才能和抱负的。 第二首写送别董大。前两句写景。「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字,指落日余光,点明时间是在黄昏。「北风吹雁雪纷纷」,又见出季节正值寒冬。「北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