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虫的学名叫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59:30
谁能提供下学名还有详细介绍。谢啦。

可能是“灶马”,北京方言也叫“罗锅桥”

灶马也叫灶螽,身体粗短,背驼,触角较长,翅膀已退化。后足发达,会跳跃。常生活在灶前等暗湿的地方。

【药 名】:灶马

【来 源】:为蟋蟀科昆虫灶马的干燥全虫。

【功 效】:拨刺消肿。

【主 治】:治竹刺入肉。

【性味归经】:辛,咸,温。入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别 名】:灶鸡(俗称)

【考 证】:始载于《本草纲目》。

生态习性:傍晚开始活动。杂食,也吃小昆虫。是有名的洞窟性及群栖性昆虫。 

灶马蟋可以说是在昆虫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我国的南北东西都有它的存在。它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典型的家庭鸣虫。 

此虫夏季常见于田野草石、土隙间,入秋后进入居民室内的厨房、灶间、或餐馆、豆腐坊的宅基、墙角、砖瓦的缝隙间,喜欢生活在炉灶等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它生长繁殖的季节。 

灶马蟋初夏时繁殖最盛,常可在灶旁烟囱附近的空隙或墙壁裂缝中看到大量灶马蟋成虫及各龄的若虫。近年来,由于城市居民都用煤气和液化器等现代化厨房设备,此虫已比较少见,但广大农村或小乡镇依然大量存在。 

它的生活习惯是白天藏在灶间附近角落缝隙等适于隐蔽之处,夜间出来在灶上及周围寻找暖和处避寒。 

此虫一年四季都会鸣叫,其鸣声为“唧唧唧”,连续不断,气温适宜时它白天也会鸣叫,夜间其鸣声几乎不停,若有几只同时在附近鸣叫,则唧唧之声响成一片,十分热闹。 

灶马蟋有趋光性,有时夜间它会跳到灯光附近。 

该鸣虫在野外时以植物的茎、果、叶为食,在室内则以饭粒、菜屑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