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前C区变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5:56:26
请问各位医生,
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有没有预防作用
可是网上说乙肝疫苗对变异病毒无效,
如果说对前C区变异病毒有效,
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变异病毒是不是像对无变异病毒一样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前C区变异是表面抗原变异吗?

是呀,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要是发生变异了,而注射的疫苗的主要成份是表面抗原,由表面抗原刺激产生出来的表面抗体只对表面抗原有效,对于变异的表面抗原则无效。

可是理解问题得全面些,发生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就象是胎儿在母体内发生了基因突变,这样生出来的孩子多数都是畸胎呀。因此变异的病毒的治病性与传染性都下降了不知道有多少。还有必要去防治畸胎乙肝病毒的必要吗?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是被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感染上的呢?看来不会有报导吧。目前定义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依据就是化验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如果变异了,那么也就化验不出来了不是吗?要是变异感染人成立,那么全世界的人将都会有变异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不是吗?你认为这样合理吗?

补充:HBV基因组中已确定的开放读框有4个,分别编码病毒的核壳(C)和包膜(S)蛋白,病毒复制酶(聚合酶)及一种似乎与病毒基因表达有关的蛋白质X。在S基因前面的两个小ORFs与S基因ORF属于同一个读框,可以将ORFS通读下去,编码两种S蛋白相关的抗原,这两种抗原也存在于病毒颗粒的表面,这两个抗原分别称为前-S1(pre-S1)和前-S2(pre-S2)。同样,在ORFC前面也有一短的ORF,称为前-C(pre-C),编码一较大的C蛋白相关抗原。所有这些ORF都在负链DNA(长链)上,其中S基因完全重叠于聚合酶基因中,X基因与聚合酶基因、C基因重叠,C基因与聚合酶也有重叠。最近,Miller等人在HBV基因组中又发现两个ORF,即ORF-5和ORF-6,这两个ORFs与X基因重叠,其中ORF6不是由负链DNA编码的,而是由正链DNA编码。这两个ORF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有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