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近体诗绝不能犯的忌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2:47:11
我知道的是:孤平、三平调、合掌。还有其他的吗?
一楼,我没说明白。我说的只是格律,不是章法。

孤平,三平调是格律的禁忌,合掌是章法的禁忌。
要只说格律的话,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五言平起仄收式不许一三同仄,七言仄起仄收式不许三五同仄。

一忌不协律 之所以要协律,一是近体诗和词本身内在的格式要求,只有协律,才可以称之为近体诗和词;第二,是为了朗诵上口,展示文字的音乐美。格律是对诗词文字的音调要求,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要考虑文字的音调,好的文章,作者在文字音调上的运用也是比较注意的,更何况是格律要求严格的近体诗和词呢?第三,协律也是作者就诗词才华向读者的展露。2008年6月6日,山东《齐鲁晚报》A26版“青未了”副刊发表作者名为王兆山(山东作协副主席)的“江城子”和“钗头凤”两首词,遭到网友“炮轰”的原因之一是立意不高,其二就是不协律,贻笑方家。

二忌押旧韵 止观斋博友徐双山老师对博友蓝猫的家园用新韵写的一首七律评论道:“时有更替,音有转移”,极力主张用新韵,这是十分正确的。数千年以来,汉字的语音一直在变化着,就是在近体诗兴盛的唐朝,隋朝陆法言所著的《切韵》也已经不符合当时的语音,不便于押韵,所以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刘渊的平水韵至今已逾千年,语音早已是南辕北辙,何堪尊为“法典”墨守成规?

三忌用死词 如今哪个女子还“花黄”上额?“绫罗”加身?五尺枪已换“三尺剑”,“香车宝马”已成奔驰和悍马,有空调谁还执“团扇”?《文史知识》2009年第五期有一篇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曹旭先生的文章,题目是《黄遵宪:诗界革命的巨擘》,文中写道:“臂如写离别,唐宋人别离,骑的是毛驴,乘的是马车,坐的是小船;黄遵宪乘的是火车、汽车、轮船,胸口还要放一张爱人的照片,到达目的地以后,还要拍一份电报回家。所以,黄遵宪诗歌的意境,有些是唐宋诗里没有的。……要是唐代有轮船、火车、照相、电报这类新事物,杜甫一定会大写特写,并会拍一个电报到羌村,省得家书抵万金。”

比如黄遵宪的“新加坡杂诗”中写道:

绝好留连地,留连味细尝。

侧生饶荔子,偕老祝槟榔。

另外一首写日本消防局的诗是这样的:

照海红光烛四周,弥天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