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何法养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5:29:30
中医有何法专来调养心脏?
可否详细讲解一下具体什么叫做心阴和心阳,又具体怎么补阴和振阳?

当然是补法养心安神。
心阴:即心的阴液,与心阳相对而言。其生理、病理和心血密切相关,并和肺阴、肾肺等的消长盈亏有关。如阴虚内热的病症,常同时表现心、肺、肾等三脏阴液的亏乏。
心阳:心的阳气,与心阴相对而言。心阴、心阳互相依附为用。心阳是心气的体现。心气虚则气短,脉弱,心悸,自汗,精神萎靡。心气大虚则伤及心阳,出现寒象,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证候。

中医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又称滋阴、养阴、育阴、益阴。属补法。补阴法常用于治疗形体消瘦,口咽干燥,两目干涩,眩晕,耳鸣,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胃中灼热等。不同脏腑的阴虚证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故补阴法有补心阴、补肺阴、补胃阴、补肝阴、补肾阴等。常用地黄、龟版、天冬、麦冬、百合、熟地、知母、山萸肉等药物为主组成方剂,如沙参麦门冬汤、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临床上具体使用补阴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因实热或感受外邪时所致的发热、口渴、自汗出等病证,不适宜用本法治疗。②因温燥药易伤阴液,故阴虚证忌用温燥药物。

中医温煦脏腑组织,治疗阳虚证的方法。又称助阳或振阳。属补法。振阳法常用于治疗畏寒肢冷,神疲嗜睡,面色?白 ,呕吐清水 ,下利清谷 ,筋脉拘弯 ,肢体关节冷痛 ,舌质淡,脉沉弱或迟等虚寒病证。不同脏腑的阳虚证临床表现不同 ,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故补阳法又有补心阳、补脾阳、补肾阳等。常选用附子、肉桂、干姜、鹿茸等温热药物组成方剂,如参附汤、理中丸、肾气丸等。临床上具体运用补阳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 ① 凡病属实热 ,阴虚火旺所致的发汗、口渴、汗出、便秘等病证不适宜使用本法。②阳虚证忌用寒凉药物,以免损伤人体的阳气.

心阴不足补阴,心阳不振补阳,气血不足以补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