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个别钢筋下沉如何处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9:31:18
在打桩过程中,未发现钢筋脱落,但在破桩头时,有几根桩个别钢筋脱落,有朋友说用植筋方式可以解决此类问题,请教各位大侠有没有相应规范?

具体规范我没注意找过,但是这种事情很好解决的,一般别说钢筋下沉,就是桩长不够也是有发生。钢筋可以植筋,焊接或者按照接桩的钢筋做法解决。
植筋比较直接,现在的植筋工艺已经很成熟,植筋后强度完全能够满足要求。植筋长度不少于半米,植筋规格比原钢筋大一号,今本没有问题。焊接可以避免找专业人员植筋。但是由于钢筋本来就不够长,所以要破桩头后补桩。补桩施规上应该有的(我最近一直做行政工作,好多年不直接搞技术)就是焊接长度满足要求,钢筋加大,补桩比原桩径加大,就可以解决了。

(1)在钢筋笼的制作中,将对称的4根主筋的下部各加长3~4m,延长至孔底,并将加长钢筋末端弯起或加工成圈状,加强混凝土灌注初期对钢筋笼下部的握裹力。在设计要求允许范围内,适当减少钢筋笼下部的箍筋和加强筋的数量。钢筋笼就位后,在钢筋笼顶部用钢筋或钢管将上部主筋与钻台架连接顶牢,或将钢筋笼顶部固定在钢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
(2)在清孔和混凝土灌注之前把泥浆的比重控制适当的范围内,在1.5~2.0 之间,要求作泥浆用的粘土塑性指数不小于15。且清孔应尽量彻底。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落入孔中,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加大泥浆比重。泥浆比重过大,孔中液体对钢筋笼浮力增大,而且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厚的浮浆, 使孔内混凝土顶面标高探测不准确,并在混凝土上升时浮浆会裹着钢筋笼上升。
(3)混凝土配制时严格控制其流动性(坍落度)和初凝时间,选用初凝时间较长的水泥品种,适当加大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采用0.5~0.6,含砂率采用40%一50%,而且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40mm,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18~22cm 范围之间,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易性)。混凝土灌注前严格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进行第二次拌和,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灌入孔内。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其流动性变小,在不利的施工条件下,推广用缓凝剂,以推迟混凝土的凝结过程,增加其和易性。
(4)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合理计算确定首批混凝土数量和漏斗的高度,要求导管底口埋入首批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在灌注¢1.5m桩时保证有2.7m3 的蓄料斗;灌注¢1.2m 桩时保证有2.0m3 的蓄料斗,及采取下料后导管回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