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过泰山侧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9:24:45

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这种水深火热 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好要凶残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

提示了人的自私自利、支配欲等等本性在失去人性适度约束后,所谓的“人”就变得比虎狼还要残忍,人形兽掌握了统治工具(国家制度、法律等等)就会残害真正的人。关于人性与本性的问题可以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3568017.html《呼唤人性》一文。

说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