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化发展历程(等15分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4:55:04
...速度

明末迄今总体说来是转型期

(一)基本特征:中西文化交汇,中国文化走向近现代化

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但这一过程也赋予了中国文化新的发展际遇,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二)主要情况

1、早期启蒙思潮。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更加活跃,出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在观念意识层面,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唐甄等一批先进人士非君崇"公",高倡"民本",开近代启蒙主义之先河。

2、西学东渐。此间,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土,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这是继否叫东传之后中国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又一次大交汇。满洲人入住中原建立清王朝,其初期并未中断西学东渐,但雍正以后则大体使中西文化交流停顿下来。直到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又一轮西学东渐的历程。

3、朴学兴起。清朝前中期,基本沿袭宋明以降的文化路径,只是考据朴学的实证精神得到空前发展,对两汉以来经学的神圣性起着“解构”作用。

4、内力,外力共同作用推动文化的现代转型。清代晚期以降的现代转型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西方影响与中国文化的固有因素彼此激荡,相互作用和产物。曾经颇有影响的“冲击——反映”模式,充分肯认了西方现代文化的输入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作用,以及中国固有传统对现代转型的阻力。但仅仅认识到这一侧面时不够的,还应该看到,在民族危亡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面前,中国文化自元典时代就深蕴其中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等,推助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至于自宋明以来隐而未彰的原发性近代文化因子,更被纳入到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因系统之中。如果对此估计不足,必将导致对中国近一百余年来现代化进程的片面理解。

5、两广,江浙成为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由于现代西方文化从东南沿海登陆,所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