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为什么会导致出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0:03:13

1.血小板具有生理性止血功能,小血管因损伤引起出血,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出血会自然停止,称之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分三个时期:一小血管发生收缩由于损伤刺激引起局部缩血管反应和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儿茶酚胺,引起局部血管平滑肌收缩;二是血管壁受损伤处血小板粘聚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以堵塞伤口;三是血小板促进凝固,形成坚实的止血栓,达到有效止血。
2.促进血液凝固。其中含多种血小板因子,可对抗那些抗凝血物质,如肝素、纤溶蛋白等。
3.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血小板融入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填补损伤处,所以当血小板的数量下降,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容易受损出血,使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甚至引起自发性的出血。
所以说血小板下降引起的出血只能是自发性的出血,如果是血管损伤的出血的话,它只起止血和促进凝血的功能。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能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 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所以血小板减少不利于凝血,就容易导致出血性疾病了

拜托。血小板减少貌似不会导致出血吧?只是出血不容易止住啊!出血的时候血小板破裂会释放出一种使红血细胞粘在一起的物质,好像叫凝血蛋白什么的忘了。没有血小板了就不容易止血咯!会流血不止的。。。这好像是初中生物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