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辛弃疾《木兰花慢》的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8:52:12

题前小序说,中秋佳节饮酒,将要到天明。有客人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所以本词用屈原的《天问》体赋词。那么“送月”,怎么送呢?本词既不写悲欢离合,也不写思乡吊人,怀古伤今,而是抓住黎明前月景的一瞬,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融会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今夜那可爱的月亮,自由自在地往西走,不知要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于是诗人发挥大胆奇特的想象: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呢?言外之意:不在这边,就在那边。
  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是不是那汗漫的天外空空阔阔无涯无际,只是一股浩浩长风把中秋明月送走了呢?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这些问题对今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下阕紧承上阕,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要经过海底,真让人难以琢磨,让人迷茫困惑。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让人担忧的是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那海中往来奔突的万里长鲸,万一撞坏了月宫中的华丽宫殿、亭台楼阁可怎么办呢?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蟾蜍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如果说月宫中的宫殿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蟾蜍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有时会渐渐地变成“钩”样的月牙呢?
  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词人以朦胧的想象,探讨了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特、构思新颖的送月词。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了前人咏月怀乡的陈规,想前人所未想,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比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