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岛事件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2:12:00

“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是台湾党外势力直接领导的、与国民党当局展开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政治较量。
  1970年代末期,台湾开始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运动,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反动的本土运动。由于经济日益繁荣,人民知识水平提高,对政治上层逐渐形成冲击,带来分权的压力,此时的反动者是结合政治和社会思想的行动者,通过群众运动要求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平等的参政地位。此外 在台湾的历史条件中,由于“反攻复国”政策逐渐失去现实性,只具象征意义,省籍问题在政治、经济和教育文化资源上的合理分配亟待解决,因此本土精英形成主要反对力量,本土意识渐成主要反对意识形态。
  1975年5月,《美丽岛》杂志社成立,由黄信介任发行人,许信良任社长,施明德任总经理,姚嘉文、林义雄任发行管理人,张俊宏仁总编辑,其成员几乎涵盖所有本土反对精英。8月,《美丽岛杂志》发刊,在信息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此一充满异议色彩的政论刊物,立即受到高度的注意,销量激增,最多时发行量达8万册。该社旋即在全省各地广设十多个分社,吸收热忱青年,并借由集会、演说等活动传播政治主张。不久,《美丽岛》杂志社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政团,与执政当局在政治权利与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迅速激化。
  1979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遭到拒绝。《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棍,以应付可能进行的镇压。他们还派出宣传车,沿街号召民众准时参加。
  12月初,《美丽岛》杂志社向高雄市警察局申请在扶轮公园举办世界人权纪念日大会,以借此举行群众大会,未获同意后该会决定仍按照原计划集会。9日,《美丽岛》人员驾车广播,号召民众参加翌日集会,遭警方直至扣留,双方发生摩擦。10日18点左右,《美丽岛》人员及群众三四百人,持火把绕街游行,遭大批宪警阻拦,周围群众愈聚愈多,双方僵持不下。游行负责人向宪警提出希望其撤走,以便外围群众得以进入。宪警不同意,并包围游行群众。游行人员于是企图强行突破封锁线,双方发生三次较大冲突。结果,宪警在木棍、铁条、砖块交加下受伤180余人。为避免事态的扩展,宪警遂施放瓦斯,进行镇暴,事件始渐平息。此一示威暴动后,主要街道已一片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