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东省有没有一个叫枣连庄的地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1:53:55
大约三.四百年前先祖从山东省枣连庄迁徙走,现在我怎么也找不到枣连庄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改了地名,望各位好友告知,谢谢啦.
这个枣连庄是应是明末清初的地名,不知道现在属于哪个地方,叫什么名字.

我只知道现在我们山东有个枣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个枣连庄。。。呵呵

我的原籍也是枣连庄的,他是现在的兖州。

QQ1584321

枣庄接我们家很近,的确有这个地

曹树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在今天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根。这一传说分布于今天河北的中南部、山东西部、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以及安徽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只不过,在有些地区,大槐树变成了老鸹窝———一个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大槐树不仅仅是人们的口耳相传,它还被镌刻在古老的墓碑上,写在脆黄的族谱中。在山东,每一个村庄的来历都被记载在村前新立的碑石上,而到处可见的大槐树移民记载,成为鲁西、鲁中和鲁南地区的一道特殊的人文风景。
  
    天下不独有大槐树。来自山西大槐树的移民迁入山东济南府境,开始遇到了另一支颇具规模的移民人群——来自北平枣强县的移民。在今山东省齐河县,至少有75个村庄自称元末明初迁自枣强,虽然,同一时期来自山西的移民建立的村庄更多,达到一百多个,但是,到了山东滨县,迁自枣强的村庄多达400个,而迁自山西洪洞的不足20个。阳信、沾化两县几乎是枣强移民的一统天下。在青州府北部的临淄和淄博,也能看到同样的情形。
  
    1990年春天,一个阳光下的中午,在安徽桐城县的公路边,见一老农正在晒稻谷,我随口问起他的“故乡”,老农不解我意,指着不远处的村庄答复我。我问:“你的祖上呢?”答:“江西。”我继续问:“是不是瓦屑坝?”老人惊讶不已:“你怎么知道?”他又补充:“我们这一带的人大多数是从瓦屑坝迁入的。”在这之前,我已经从许多古墓碑和家谱中,得知了这个在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移民地名——江西省鄱阳县瓦屑坝。江西省波阳县城西南约十公里的太莲子湖滨,有一个叫做瓦燮玲的地名。据该村现存的《朱氏族谱》和《何氏族谱》记载,此“燮”是由“屑”雅化而来,而土字旁的“玲”意为小土沟,与“坝”相对应。
  
    越过淮河进入颍州境内,这里是明代凤阳府的一部分。询人故乡,皆曰来自山东枣林庄。山东是移民迁入之地,何以有人口外迁。反复思索,推测最有可能外迁人口的,可能为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