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准则 政治征文1000字,我初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8:27:47

我国未来财政政策的目标取向

  政府的财政政策以及其他公共财政活动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经济竞争力的强弱。
  顺利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增强国家的经济的竞争能力是相辅相成的。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其“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能力所用的三个主要标准当中,有两个是属于公共财政活动范围或者与政府的财政活动(包括财政政策)密切相关的领域,例如公共机构的水准和宏观经济环境。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我国的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世界经济当中,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当中现阶段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我国政府的财政政策的重点目标应当由目前的侧重增强政府财政实力、转型期制度补偿逐步转向以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家的总体经济竞争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方向。要实现这样一种转变,我国政府在制定和调整财政政策时应当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着力解决“三农”
  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市场经济体系就没有完善的全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应当是我国政府下一步财政政策调整的核心问题。
  首先是农民的收入政策问题。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民的收入问题。但是,在经济转型期,农民收入问题比较复杂,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在我国农村建立市场经济机制和解决农民收入这个双重的、有的时候是相互矛盾的问题。近年来,纵向比较,尽管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但是同城市的情况相比较,收入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我们以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情况为例,在前三个季度,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4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9.0%;而同期农民现金收入人均只有180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率只有3.8%。农村与城市相比较,农民同期的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28.4%,尚不足城市居民收入的1/3;而同期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也比城市居民低5.2个百分点。
  其次是农业生产条件问题,主要是政府对农业领域里的公共投入不足(例如,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研究与推广等等)。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实际上也是改善农民经济状况、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