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上小学小孩读一读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如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23:19
小孩读过了,
林汉达,东周列国故事,前后汉故事,三国故事及一些传统启蒙书

繁体字对她来说不太困难,不知哪个版本的《国史大纲》排版大些,清楚些?
担心小孩子看了繁体竖排以后,养成习惯,改不过来?
====================
担心,思考再三,觉得没有更合适的. 或能推荐? 我是准备自己教的

就不担心小孩子看多了繁体竖排以后,养成习惯,改不过来?

这个……未免夸张了一些
还是看看上下五千年算了
钱穆先生那一套,不怎么好懂

叹服啊,我上小学还在读童话呢。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钱穆《国史大纲》
尽管我对马克思主义史观整体上持欢迎态度,并且也倾向于从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这条线路考虑整体历史问题,然建国已六十年,为现政权寻找执政合法性而拼命称赞农民革命的论调已不适应当今形势。当今读史者更关心的是千百年前的先人如何吃饭睡觉谈恋爱,如何参政议政如何考试如何面对天地,而非一伙农民吃不饱肚子扛大旗杀人放火,进城当土皇帝。由是而言,笔者完全是在一种喜新厌旧心理的支配才逐渐开始去接触各类史籍,同样是这样一种心理,让我开始读《国史大纲》——这两本书分别从属于不同的治史传统,但都足以起到中学历史教科书解毒剂的作用。
读此书最直观的印象是丰富多姿的考据和俯拾皆是的创见。比如秦汉史部分,此前我的主要常识都来自《史记》,而钱穆所据者还包括了《竹书纪年》《世本》、甲骨文资料和诸子论说,大大弥补了《史记》的错讹。史学界素有“先秦通则路路通”之谓,因为这段历史资料奇少,疑谜极多,很难研究。钱穆当年还只是无锡乡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