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拆断当阳桥了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0:18:32
关于长坂坡一战,大家都很熟悉张飞在当阳桥头的一声怒吼。《三国志》原文记载如下: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从这里的“据水断桥”四个字来看,张飞当时到底有没有把桥拆断呢?易中天先生在他的《品三国》中说,张飞派人把桥拆断了。但是如果桥已经被拆断了,那么张飞喊曹军上来送死,为什么陈寿说曹军是“不敢近”,而不是“不能近”呢?今天我看到有人说这里的“断”不是拆断的意思,而是“阻断”的意思,就是没有拆桥,只是固守险要。
我想问问大家,谁能找到哪位史学家、学者对于“据水断桥”的看法,比如黎东方、张作耀、吕思勉等大师著作里有没有提到对这件事的看法?或者《三国志》白话版也可以。我在网上搜了,没搜到。希望大家能帮我找找。
看来只有提高悬赏分数了。怎么就没有人回答一个满意的答案呢?
如果没有满意的答案,我不会给分的。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率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企图夺取荆州。这时,刘表已经病危,他召来刘备,打算推荐刘备为荆州刺史,治理荆州。刘备推辞不就。
不久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刘琮软弱无能,听说曹操三十万大军将至,吓得魂飞魄散,连忙上表请降,又不敢告诉刘备。刘备听说此事,连忙派人询问。此时曹操已至宛城,刘备连忙召集部属商议对策。诸葛亮等人劝刘备攻刘琮,劫持刘琮及荆州官吏士人南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刘备回答:“刘表临死曾将其子托付于我,背信弃义之事,我不能干!否则有何颜面目见刘表!”于是刘备率众向江陵撤退。
曹操听说江陵存有大量军械粮草,担心被刘备夺去,就舍弃辎重,轻装赶至襄阳,见刘备已经过去曹操亲率三千精锐骑兵,昼夜兼驰,一日一夜行300多里,于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刘备。
刘备没有想到曹军追来如此之速,猝不及防,军队大部被杀散,刘备抛却妻子部属民众,只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突围而走。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真定县南)人。举止有度,骁勇异常。他见形势危急,怀抱刘备弱子刘禅,保护着禅母甘夫人,杀出重围。刘禅母子赖赵云得以身免灾祸。刘备令张飞率二十余人断后。张飞见刘备等人已过得河去,将桥拆断,张飞立马横矛,扼住桥头,怒目注视追兵,厉声喝道:“我是张翼德,谁敢来与我决一死战!”声若洪雷,震得曹军肝胆俱裂,无人敢前。刘备等人得以退至夏口(今武汉市)。

张飞把桥拆了
赵云过不来
最后赵云杀了半天才把敌病杀完
累得左脚打右脚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张飞拆断桥梁,站在河对岸对不明人数(少于5000)的疲惫之师吆喝一嗓子

不要过分神化成张飞“喝断当阳桥”,“喝退百万兵”。张飞“拆断当阳桥”才是正史

关于当阳桥(现在湖北省当阳市玉阳镇有其遗址)的故事: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势难抵挡曹操的大军。于是,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但他不愿把老百姓丢下不管,百姓也不愿与仁厚的刘备分开,于是,十几万拖儿带女的老百姓跟在刘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