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沟通了哪5大水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5:07:35
快点啊 快快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

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1782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运河并不是一次开凿成的,而是在不同时期分段开挖连接而成。概括起来,主要经过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最早动工的是吴国沟通江淮的邗沟(后来叫里运河)和沟通苏州―扬州的运河。
开挖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隋朝。隋朝定都洛阳后,当时长江三角洲已经开发为经济中心。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和把长江三角洲大量物资运往洛阳,
隋炀帝首先于公元605年,迫使千百万劳动人民,从洛阳到江苏省的清江(淮阴)开凿了约1000公里的“通济渠”。然后于公元610年,从江苏省镇江至浙江杭州,疏通并开凿了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原来的“邗沟”进行改造。这样,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首尾相接,共长1700多公里,从洛阳可直达杭州。隋炀帝为了巩固东北部的边防,又于公元608年,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开凿了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隋代仅用6年时间,开挖了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总长达2700公里,水面宽30~70米。据历史记载,当时从天津经洛阳至杭州,可通行长200尺、高45尺的4层楼的龙舟和最大载重量达100~200吨的木帆船。这样巨大规模的运河,全凭着劳动人民的双手开凿而成,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到了元朝,定都北京,政治中心由中原转到华北。因此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联系显得更加重要。隋代虽已开挖了南北大运河,但从北京到杭州,须西绕洛阳,费时费工,很不方便,而且在唐宋时期,洛阳以北的永济渠即已大部淤塞。为此,元朝忽必烈于1283年在济州(今山东济宁)一带开“济州河”,又于1289年挖“会通河”。这样,就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结起来,清江以南接隋代的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北京和天津间的运河,隋代虽以开凿,但因水源不足,含沙量多,不久便不能通航。到元朝,又于1292年引北京西山各泉水,经北京城和通县,汇合温榆河至天津,这一段即今天的北运河,当时称为通惠河。1293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