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展体育人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01:00:21

1996年,我国进行了一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确定的中国体育人口标准是: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感觉到中等以上的负荷强度。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口总数为31·4%。这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体育人口达到了70%以上。经过几年努力,全国体育人口到2002年年底约占总人口的35%,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通过对众多高校在校生的体育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发展高校体育人口可以作为当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采用前苏联模式,基本上走的是三级培养的路。运动员几乎都经过业余体校、省市运动队的层层选拔,只有最有天分的极少数苗子才能被选进国家队。在三级培养模式中,运动员自始至终经历的都是单一的、没完没了的体育技能训练。杨立国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举国体制使得许多运动项目很快就显出了人才优势。即使到现在,这种模式在国际上依然还很有竞争力。但是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并没有采用这种模式,他们令人羡慕的体育人才队伍,显示出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优越性。

  按照三级模式培养的运动员,文化水平与运动水准发展不同步,甚至有些运动员连教练员讲的技战术都听不懂。

  比运动员文化水平低更严重的弊端是:在培养尖子体育人才的金字塔塔基上,许多从小走上体育专业道路的孩子,一旦被淘汰,生存都成了问题。“金字塔要伤亡多少人,才能成就一个人啊!”杨立国感慨道。

  三级培养模式的另一大弊病就是直接导致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数太小。每个地级市只有一所业余体校,每个省只有几个项目的专业运动队,能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更是凤毛麟角。与外国随处可见、不计其数的社区足球队、校园运动队相比,中国的体育人口其实是个基座极小的金字塔。

  体教结合在坎坷中走了20年

  带着对三级培养模式的疑惑,1985年底,当时的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提出了一个新的运动员培养思路:体育要与教育结合。但体教结合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虚拟的概念,这桩“婚姻”也是有名无实。杨立国说,所谓的体教结合就是争取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运动员们一边训练一边上学。当时设计的一条龙培养体系在今天看来,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