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中引用( )( )两个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5:47:31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中借用了历史典故来说明辨别真伪不易的诗句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题解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问题忌带片面性和表面性。“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正是阐明:对人或事物要得到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就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或考验,要以历史的眼光去衡量、去判断,决不能根据一时一事就轻率地下结论。而且,对人的认识也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简单地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也不能把大奸似忠的人误认为是好人。历史上的周公是好人,忠心为国,却遭到某些人的流言蜚语的攻击;而西汉末年的王莽,为了篡位自立为帝,伪装谦虚恭谨,使当时不少善良的人都受了他的骗。这些历史的经验教训,多么值得记取啊 ! 因此,当正直的人们在受到诬陷攻击时,当钻营卑鄙之秆伪装正人君子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关脑,和坚定的信念,相信历史终将作出公正的裁决。“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至理名言,足可醒世骇俗。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王莽,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