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为什么没有像ISIS一样使用I-SPF算法和PRC算法来加快收敛时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1:34:39
我们知道,OSPF每收到一个LSA就要用SPF算法进行一次完整的计算,而ISIS的I-SPF算法则只需要对变化的叶子进行计算修改,这样从算法上来看ISIS即可以减小系统CPU资源又能快速得出结果,那我的疑问就是为什么OSPF没有像ISIS一样使用I-SPF算法和PRC算法来加快收敛时间.请高手回答
我的认为:
1.设计LSA封装信息的时候确实没考虑到快速收敛的问题
2.与算法兼容性和早期设备性能无关,不然完全可以定义新的RFC在配置时用可选的方式让用户选择,现在OSPF本来就是修修补补产生的,运营商现网核心层已经完全用ISIS来取代OSPF了
3.封装的信息结构导致只能使用SPF算法,要支持I-SPF的话必须对LSA的整个结构做出大的修改

理论或算法的限制,也有可能是硬件上的限制。比如,为了实现 i-SPF,我们必须多维护两个列表

因为当时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没有东西是什么好的都用到了一点缺陷也没有的。

不完全是因为当时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如果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的话,OSPFv3中应该会有使用或者改进,我觉得是因为OSPF已经很成熟了,各方面也还不错,那群专家认为没必要修改,或者...这叫“保存血统”

在后续的版本中增加,势必对前面的版本的兼容产生问题,OSPF已经是Internat中的使用最广泛的IGP路由协议了~

我只是来学习的。
对于二楼的说法,我觉得理由并不充分,v3版本是不能做这么大的改动的,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新的技术再好,如果挪上去就改头换面了的话,他们就不会做的。如果把这么核心的东西都改了,那岂不又成了一个isis?
我觉得就是当时的技术所限制,当然不一定是理论或算法的限制,也有可能是硬件上的限制。比如,为了实现 i-SPF,我们必须多维护两个列表:父列表parent list和邻居列表 neighbour list这意味着我们将使用更多的内存。
我不知道这些算法是什么时候弄出来的,但就ospf的区域划分来看,肯定不如isis的level 1 level 2来得简洁高效,你能解释么?

补充:我觉得你的理解比较到位了,当初没有考虑快速收敛,定义的封装结构又限制了现在的升级,不能够使用更优秀的算法而同时保持与之前版本的兼容。
不过他们当初为什么不选择快速收敛的i—spf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