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们放下托尔斯泰,一同静静观雪。 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8:47:27
三毛 幸福的春天里的

放下的是托尔斯泰写的书 应该是 借代 吧

(1883—1945),1883年12月29日生于萨马拉一贵族家庭。1901年入彼得堡工学院,后中途离校,在象征主义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第一本诗集《抒情诗》(1907),作者自认是“颓废派”的作品。第二本诗集《蓝色河流后面》(1911)和童话集《喜鹊的故事》(1910),表明作者努力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继承了俄罗斯民间文学和现实主义的传统。短篇小说集《伏尔加河左岸》(1910)、长篇小说《怪人》(1911)和《跛老爷》(1912),都描写俄罗斯贵族地主的经济破产和精神堕落。由于作者尚未完全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这些作品写得并不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战地记者身份上前线,到过英国和法国(1916),写了一些有关战争的随笔、特写以及小说和戏剧,如特写《途中寄语》(1915),短篇小说《美丽的夫人》(1916),和剧本《燕子》(1916)、《魔鬼》(1916)、《苦命的花》(1917)等。这些作品表明他的思想感情开始接近人民。
1918年,阿·托尔斯泰出国,侨居巴黎和柏林,写了自传体小说《尼基塔的童年》(1920—1922),并开始写《苦难历程》第一部《两妹妹》。1922年他与白俄决裂,次年返回莫斯科。此后,他先后完成了《粮食》(1937)、《伊凡雷帝》(1942—1943)、《苦难的历程》的后两部《一九一八年》(1928)和《阴暗的早晨》(1941)、长篇小说《彼得大帝》(1929—1945,未完成)。在卫国战争期间,他还写有政论集《祖国》(1941)、历史剧《伊凡雷帝》(1942—1943)、短篇小说集《伊凡·苏达廖夫的故事》(1942—1944)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