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制海船如何防雷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0 15:09:04

中国古代防雷措施

  古代先民不能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雷电是怎么产生的,迷信“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史记·五帝纪》),认为雷击是上天发怒,对人类进行罚诫。

  西汉时期,开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来解释雷电现象,提出、“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淮南子·天文训》)。

  东汉时期,王充对雷电现象就有了科学观察,在其《论衡》中有过描述。

  南朝宋盛弘之著《荆州记》记载:“湖阳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叫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

  唐代《炙毂子》记载,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脊上,就可防止雷电引起天火。这是古代避雷针的雏形。

  北宋时期,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设计有避雷思想的建造结构,故历经952年未被雷电击。

  清代康熙年间(17世纪末)中国极少数宫殿庙宇屋脊两端的龙吻,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是世界古代史古代最早的避雷针,但没有得到推广和运用。(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著《中国新事》)

  18世纪中期(1760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在美洲发明避雷针,之后在世界各国推广。

  清嘉庆年间(19世纪初),我国海船开始使用避雷针。

在船帆上树一个铁棒,以当避雷针之用。

渡一层薄金属片

木船不用防,雷不击它。

根本就不需要防雷,雷不会击它,因为它是木的,木头有不传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