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反复有粘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0:59:19
大便次数基本正常,一天一次,基本都在起床后。
大便刚出来的大小、颜色正常(但含有未消化的食物),过后的就很不成型并且含有粘液。无明显腹痛,前天做过血常规一切正常,前天才做过大便常规和隐血,大便常规只是说里边有未消化的食物。隐血呈阴性。

昨天吃了点水产品,喝了点啤酒。今天早上大便时前段正常,后面就很不成型了,过了一会感觉有屁要放,结果放出来的是一些大便色的粘液!
(有直肠息肉,据医生说是炎性的)
我这是什么问题?
还有一点问题是那些粘液是在哪里产生的?

您好:
产生粘液便的原因就是大肠绒毛或肠内膜发炎糜烂,然后脱落,再发炎,再脱落这样反反复复的脱落发炎,与粪便一起从肛门排除,粘液便就产生了。
以下提得意见和建议供患者参考:
1、日常生活:应注意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食物应柔软,易消化,富含营养,提倡少食多餐。您应该早日就医。
2、药物治疗:按症状表现可分为抗腹泻药、治疗便秘药(可溶性的纤维或缓泻剂)及治疗腹痛药(平滑肌松弛剂和抗痉挛药物)等。
便中有没有消化的食物是消化不良的情况,平时多食面食,少食酸甜和油炸食物,食物要求细,软,嫩,烂,另外多吃碱性的食品,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还要注意有个好的心情,禁烟酒避免熬夜也很重要,另外可以吃一些对胃消化功能有帮助的食品,如山药,扁豆,莲子,鸡肫,猪肚,米仁等.不宜多吃的食品有芹菜,竹笋,肥肉,各种油炸食品等.
根据您所说的情况建议您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来确诊后对症治疗,不要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发生,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受到重视。
临床表现
1.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2.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3.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4.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5.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儿童型直肠息肉主要发生于5-10岁儿童,多数小于1cm,单个,带蒂,会自行脱落,因炎症和腺体阻塞潴留所致,临床上除便血外并无其他大碍。成人直肠息肉病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