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的关于“成长的足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2:31:43
谁有名家笔下关于童年的事情?
急需————
最好能给全文或者网址!
答好给积分~~~~~~
注意————
是文章·····

日前,刘墉走入了《艺术人生》,面对主持人朱军的好奇,刘墉说自己更愿意被称为一个生活家,“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从生活当中产生,当我被一丁点的小事触动,然后这个触动可能画成画、可能写成文章,但这些感悟都来自生活,所以我是生活家”。

品尝记忆:伤痛能化作美丽

“如果童年记忆是一幅画,我觉得那是午后太阳射进了那种日式的屋子,院子里头有芭蕉树,它们逆着光,所以芭蕉叶特别透明,好像翡翠一般。我的母亲坐在椅子上正在缝补衣服,收音机里正播着一首歌,那是沈从文《边城》里的一首歌……”刘墉描述的童年,饱含细节、美如画作,却也在无形中透露着他不同于常人的带着“逆光”的成长经历。“我现在画画经常画月夜水边的景色,其实是源于小时候父亲很喜欢夜里带我去钓鱼,那种星星点点的夜空、波光粼粼的水面都是我熟悉的童年记忆。”然而美丽的记忆在刘墉9岁那年戛然而止,让他至今难忘的是当年母亲一脸苍白地赶回家,在地上号啕大哭的样子。那一天,他失去了父亲,天边那一弯轻柔的月色就此消逝。“我父亲过世之前和之后,我好像是在天堂,下面我不讲是地狱,但是至少是落到相当的地面。我父亲很疼我,我到今天一直记得。有一次我父亲买了一把非常名贵的伞,我拿它够槟榔,把它弄断了,我很紧张。可是父亲回来了,看一眼说,断了就断了,往旁边一摆,牵着我的手进去了。今天做爸爸的人,孩子犯了一个错你啪给了他一巴掌,而我的父亲可以这样把气忍下来,淡淡地说,断了就断了吧,却给我留下永恒的印象。”

祸不单行的是,刘墉13岁时的一天夜里,家里不慎发生了火灾,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许多珍藏的物品都被焚烧殆尽。“第二天回去,一大堆人把我们存下的一点点值钱东西都挖走、抢光了。”这个时候起刘墉真的无家可归了。有两年,他们只是住在一间“草房”里——他母亲在废墟上头盖了一个小草棚。“住进草棚的第二天,母亲烧了一锅火烧肉,我觉得是这辈子吃到最好吃的红烧肉。”

刘墉说,童年的这些遭遇是日后帮助他成长的最大动力。“我们可以把那丑恶的回忆化为一种美丽,把所有的伤痛化为一种毅力。物不经冰霜则生亦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惠不成,就是这个道理。”

身世之谜:养母恩情大过天

高中时的某一天,刘墉家里突然来了一位50多岁的中年妇女。刘墉的母亲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