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歌 前后期怎么分啊 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5:13:27

1992年顾城在德国接受张穗子的访谈时,曾经详细地谈及前后期分期问题:
“最初是自然的‘我’。这个‘我’本身有一种孩子气,也有梦、希望和恐惧。这个时期我写的诗比较自然、抒情,使我在对鸟、对世界、对自己说话。接着是‘文化的我’。这个‘我’与当时能和我在精神上相同的‘我们’合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我同时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营养。这个时期我写的诗有很强的人的、心理的、甚至社会的色彩。我开始从人的角度评价这个世界。我注重对人说话。然后是‘反文化的我’,这个‘我’用反文化的方式来对抗文化对我的统治,对抗世界。这个时期我有一种破坏心理,并使用荒诞的语言。此后我发现寻找‘我’、对抗世界都是在一个怪圈里旋转。我对文化及反文化都失去了兴趣,放弃了对‘我’的追求,进入了‘无我’状态。我开始做一种自然的诗歌,不再使用文字技巧,也不再表达自己。我不再有梦,不再有希望,不再有恐惧。”

大致分四个时期 自然的我(1969-1974)代表作《生命幻想曲》 文化的我(1977-1982)代表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反文化的我(1982-1986)代表作《布林的档案》 无我(1986-1993)代表作《颂歌世界》,《水银》
详见《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
哲学使人自在,并不使人存在。“自然”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和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