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中央集权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06:44:08
清政府看到太平天国运动十分严重,于是命汉族官员如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组织地方团练围剿太平军。这些团练军队都操纵在汉族官僚手中,将来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其实力也会强大,难道清政府不害怕因此威胁中央集权、威胁其统治吗?
再说那个义和团运动,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大旗帮助清政府打击侵略者,本质上根本没有威胁其统治的意思。那慈禧为什么又要剿杀?义和团的实力可没有前面那些地方团练的实力强啊!满清政府到底怎么想的?

剿杀义和团的目的在于平息侵略国之怒,事件是这样的,当时传说外国教堂里有洋人取中国婴儿的眼睛做药引子的事,引发国人震怒,后来就组织义和团,盲目驱洋灭洋,朝中大臣刚毅等人也觉得民气可用,就组织起来片面的围攻外国人,烧大使馆。慈禧还向十一国宣战,结果战败,险些亡国,被迫签订合约,合约上写明要杀掉慈禧,由光绪统治清国,好在当时有人留了后手,才避免被瓜分,便改说义和团是国内的乱民,而刚毅也成了替罪羊,便说是乱臣贼子做乱的,与清政府无关,而局面混乱,慈禧也无法控制,所以情况就变成,外国人不是侵略者,而是请政府请来平国乱的盟军,因此慈禧也写了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尽中华之物博,结与国之欢心.........义和团就必须死了,其实,义和团也确实太盲目了,救不了国反累国,历史无数次证明,愤青小事可成,大事是靠不住的。至于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清政府当然也会防着,所以这两个人到死都没法进入清政府的最高层。而燃眉之急不能不解,亡国在即,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才是当务之急。顺便提一下,当时确实有很多人劝曾国藩称帝的,后来无果......

清廷当然害怕。曾国藩开始只是做团练,说白了就是编外部队,没人没钱没组织没领导。筹饷是曾国藩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由于是编外部队,各省不受其辖制,饷银来源一直不稳定。直到后来当洪秀全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的时候,清廷才给曾国藩授两江总督的实职,饷银才有了着落,可见清廷对其防备之深。这是第一。

第二,曾国藩攻下天京后,清廷早已作下部署,在江苏四周安排一圈满蒙军队,以防曾氏生变。

第三,利用湘军内部分化来打击曾国藩的势力。太平天国后期,湖南督抚半天下,能与曾国藩在职权上平起平坐的也有不少。左宗棠、李鸿章都已是封疆大吏,太平天国灭亡后,也与曾老九一同封爵。清廷将曾氏幕府中人,提升到和他一同的高度,也是对湘军阵营的一种瓦解。另外,在湘军内部有人与曾氏意见不合的时候,清廷总是偏袒,打击曾氏。前有沈葆桢,后有左宗棠。

以上三条,应该能解释你的问题。至于义和团另当别议。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作为封建社会末期的晚清,它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左宗棠和曾国藩作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