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偏头疼如何治疗?引起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20:09
发作时右侧头痛,眼球后面也痛,一般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就好。
太阳穴处血管跳动并且比以前凸出。

偏头痛叫血管性神经性头痛,看你症状是本位头痛,一般疲劳、精神紧张都可以引起的。主要是头部外周血管痉挛,用手去按摩可以发现痉挛的血管。

血管性偏头痛(简称偏头痛)是常见的急性头痛之一,系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以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改变所引起的疼痛。病因尚不明,常有家族史,且以女性多见。其临床表现为:发作前幻视幻觉、偏盲等脑功能短暂障碍,继则呈一侧性头痛,为博动性钻痛、刺痛或钝痛。剧烈时伴眩晕、出汗、恶心呕吐、心悸、便秘等症,持续约数小时。一般间隔数周复发,呈周期性发作。
中医学亦称本病为偏头痛或偏头风,多因肝气郁结,化风化火,循肝胆之经上挠头面所引致。针灸治疗偏头痛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好的效果。通过临床的不断筛选比较,近十多年来,在选穴和刺激方法上都摸索到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一般主张应用传统的透穴刺法,刺血拔罐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还有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翳风、绝骨。
(二)治法
每次取1穴,效不显时可两穴同取。翳风穴针法:局部消毒后,右手持针沿下颌角与乳突之间进针,向对侧乳突深刺1.5~2寸,以捻转为主结合提插,使针感(多为酸、麻、重、胀)向咽喉或舌根部放射。针感不明显者,可通以电针仪,连续波刺激。绝骨穴针法:进针2寸左右,以捻转结合小幅度提插,使针感向上传导。均留针20分钟。每日1~2次。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两组。1、悬颅(或太阳)透率谷;2、华佗夹脊5、7、9、11、14。
配穴:风池、太冲、金门、中渚、肩井、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一组,交替轮用,配穴酌加1~2穴(风池必用)。悬颅(或太阳)透率谷法:以28号3寸毫针,自悬颅穴或太阳穴刺入,向率谷方向捻转进针(太阳穴可先直刺1.0~1.5寸,得气后退至皮下,再行透刺),约1.5~2.5寸左右,采用捻转加小幅度提插之法,运针1~2分钟,留针。华佗夹脊针法:针尖对向椎体,针身与皮肤呈75度角,在距脊中线7分处刺入1.5~2寸,产生强烈针感后,以上法运针1~2分钟留针。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目内眦刺入,深1.5寸左右,细心探寻,使针感扩散至同侧头颞部,以上法运针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