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社戏怎样概括文章的结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0:09:31
谢谢你们!

文章结构:
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一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主旨。
第一部分:看戏前(第1~3段),写“我”在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突出“我”对社戏的盼望。
第二部分:看戏中(第4~30段),写“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
第三部分:看戏后(第31~49段),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作品简介:
鲁迅小说,收录在其小说集《呐喊》中。“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本文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别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字为豫才。清末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中国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鲁迅的精神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
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到篇末,写看戏次日的情形。

回忆了我在少年时代与农村孩子一起玩耍的情景
详细描写了看社戏的经过
写六一公公的夸奖和我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