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练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6:42:20
1.论语是早期的XX 体散文 2. 宋代的宰相赵普说,自己治理天下,还没用到一整本论语 ,只用其中的一半就把天下难事给摆平了,因此有XXXXXXXXXXXXX之说 3.阐述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XXXXXXXXXXXXXXXXXXX 4.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的是XXXXXXX 5.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XXXXXXXXXXX 道远是因为XXXXXXXXX 6.小明学习很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们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了选。李老师用论语中的两句话XXXXXXXXX,XXXXXXXXXX帮他解开了心结 7.论语中关于从师的“从”与“改”的句子是XXXXXXXXXX,XXXXXXXXXXX 8.如果人人都为他人着想,做到XXXXXXXXXXXXXXXXXX,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就能早日实现了。 9.老子说过:“善人,不善人师:不善人,善人之资。”由此我们联想到了论语中的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0.论语中的学习方法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1论语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2.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XXXXXXXXXXXXXXXXXXXX 1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4.论语十则中的通假字有几个?并加以解释

1.说理
2.半部论语治天下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不亦乐乎
5.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1、2、3、4则
11.1、5、6、7则
12.1、2、6、7、8、9则
13.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死而后已,任重道远,温故知新,择善而从,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3个。 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通“智”,聪明智慧。

论语》全文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