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有多少年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7:41:09
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1988年1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与民间机构一直致力于南京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巴黎城长29.5公里)。

明城墙的建造思想
据《明史》记载,公元1356年,朱元璋召见隐居老儒朱升,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朱元璋欣而采纳并实施。

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但是,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尽管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非常地高兴。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的。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重为10至20公斤。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明城墙所用如此巨量的城墙,究竟依靠哪些区域烧制单位提供?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不详,近几十年来文物工作者或有心人对城砖铭文孜孜不倦的考证、补定,才有了一份目前尚未完全统计精确的资料:南京明城墙所用城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其中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5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200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

为确保建造南京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朝廷要

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1988年1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与民间机构一直致力于南京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巴黎城长29.5公里)。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

现在好像还有吧。

600多年

6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