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稻结实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2:35:52

水稻结实率是产量的重要构成要素,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穗数,提高水稻结实率可直接增加穗粒数,提高水稻产量。
稻穗不同部位的结实能力 据王余龙(1995)报道,开花迟早与灌浆顺序密切相关,上部的颖花开花早,下部的颖花开花迟。先开的颖花(强势花)具有优先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灌浆启动早,速度大,易形成饱粒,结实率高,粒重大;反之,后开的颖花(弱势花)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弱,灌浆启动迟,速度小,易形成瘪粒,结实率低,粒重小。在灌浆物质供应水平较低时,不同部位籽粒的结实率、千粒重大小与开花早迟顺序一致。同穗饱粒千粒重分布,一次枝梗出现的频率多为中部 >上部 >下部,二次枝梗为上部>中部 >下部。随着灌浆物质供应水平的提高,迟开颖花的结实能力可优于先开颖花。关键是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灌浆速度和持续时间来改变籽粒粒重。

取一穗水稻穗,数出总粒数(含秕谷)和秕谷(无米空壳),用总粒数减空壳数,等于实粒数(含稻米的籽粒,不一定是饱满的,只要能形成产量就算)。用实粒数除以总粒数乘以100,就是该穗的结实率(%)。计算一块田的结实率,要用随机取样法取点(如5个点),再从选中的点取典型株,计数样本平均结实率,可作为该田的结实率。

通俗的讲:水稻穗子上的谷粒有的饱满,有的是空粒。饱满粒占总粒数(饱满粒数+空粒数)的百分比,即为结实率。在水稻栽培学上,结实率,单位面积颍花数(空粒数+饱满粒数)和千粒重一起构成水稻产量的构成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