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居民消费特征演变趋势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8:37:43

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日益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总体来看,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城市居民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在20世

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耐用消费品热潮;在消费态度方面,居民从被动消费向主动

消费转变,但“他人取向”仍占据主流。20世纪90年代至今,城市居民耐用消费

品升级,形成“倒金字塔”结构,居民文化消费领域扩大,个性化消费意识增

强。

3.居 民消费增长速度快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个性化数码及通讯产品、私家车、

商品房逐渐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乃至整个消费生活方式实现了从贫乏到温饱再向小康过渡的重大进步.特别是90以上的农民摆脱了贫困,70以上的农民正由温饱有余向小康过渡.影响消费变化的首要因素是收入的快速增长,按不变价格计算,19781993年,年均增长9.3,人均增长7.77.同时期,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净增.52倍,农村居民入均纯收入净增2.3倍.居民消费水平由175元增加到148元,15年间年均实际增长6.76.如果将统计数据中难以真实反映的多项隐性收入及城镇职工的实物收入包括在内,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还更高些.消费变化最显着的特征是,城乡居民的基本生存需要范围大为拓展,满足程度显着提高,而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日趋上升.在经济市场化的进展中,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及不断增多的居民储蓄,已逐渐上升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总之,这是居民物质消费生活和文化消费生活进入活跃的变革时期.变革的总趋势是层次上升,坦变动曲线并非是消费水平的直线上升和消费结构的简单递进.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波动,特别是随着收入分配,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展.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段式革新与变化的特征,也交织着与整个经济增长格局的矛盾在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模式变动的基本轨迹大体上是从普遍注重生存资料数量增长,向市场调节的多样化的,效益提高型消费转换,即由"大众趋同化数量增长型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