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我的工作越来越迷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3:27:15
我是女生,专业机械设计,25岁,出来工作6年多了。
刚出来做画图员,后来作机械设计员,再到小厂里做开发部主管,做得越深入,就感到越压力,加上自己是女生,感觉力不从心。
我放弃了机械设计,重找了份工资一样的结构工程职业做,我自己觉得这份工作比机械设计更适合给女生做。
这份职业跟之前差别很大,还好我很努力,而且很细心,所以工作前两个月比较吃力压力外,接下来都比较顺利。
但公司总经理对女生做工程很不能接收,可以说,我能做下来是主管帮我争取来的,因为他相信我的能力(这是后来我离开时他跟我说的)
金融风暴来后,我刚好那时没任务,所以每天都不知道什么,刚好又被总经理看到我没事做,后来公司开始大量炒人,我也就出来了。
从这份工作出来后,我找了现在这份工作,外观与结构设计,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因为当时工作很难找,而这份工作工资比之前低,休息时间比之前少,公司规模比较小,流程很乱。唯一好处就是离男朋友近。
因为我刚来,加上以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产品,所以经理对我很照顾,在设计上给我了很多思路。
很多新产品都是从他们的思路中来的,同时因为对产品的新鲜,我也出了几款代表作。
响应还不错,但外观这个东西很奇怪,被看好的反而买不好,不被看好的反而买比较好,而且做的过程是经过反复修改再修改出来的。
过了一个展销会,原本就很瘦的我,一下子瘦了十几斤,身体也总出小问题,很多人都劝我不要太卖命。
这两个多月来,我自己也做了好几款新款,有些是从经理的思路来的,有些是自己做的,但都被否决了,不是太个性,就是太平常。
两个多月过去了,没有做出成绩来,我一个人闷得慌,没有人可以跟我商量。
我感觉压力好大,最怕经理每天过来问我新款做得怎么样。
我觉得我之前的激情都没有了,剩下的是迷茫,我的迷茫有三点:
1、要不要离开这家公司?
这是家私人公司,不得不承认,经理眼光确定不错,但很多东西,都他说得算,他会指条路给你做,做来做去,最后他一句话,就可以让你白忙好几天.
好了,他不给你指路,让你自由发挥,做出来了,也很难被认可.
所以忙来忙去,最后还是没成绩,呆下去,只会让自己更压力.

据美国有关机构调查,大多数青年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想做什么,首先问五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
  以上五个问题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

  做好职业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检视个人特质(一)欲望(Desires)) (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阶段 ,你究竟要什么?(二)能力(Ability) 你擅长什么?(一般技术以及特别技术)(三)性格特质(气质、性质) (Temperament) (气质、性质)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四)资产(Assets) (有形与无形)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
  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适合你就好;
  发现你的真正价值——确定职业锚

  “职业锚”是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概念,是由美国E.H.施恩教授提出的。这一概念最初产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研究院的专门小组,是从斯隆研究院毕业生的纵向研究中演绎成的。
  所谓职业锚,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
  埃德加•施恩认为,职业设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这个所谓的“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