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怎么发射导弹,水下没氧气啊,而且发射后水中运行时 燃烧部位也会被水弄灭的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8:57:34

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时,潜艇一般在水下30米深度,以2节左右的速度航行,导弹置于发射筒内,发射筒垂直装于潜艇中部,有的在耐压壳体内部,有的则位于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一般每艇携12枚~24枚导弹。在30米水深时,发射筒盖外承受约3个大气压的水压。因此,要想打开筒盖十分费力,必须先用高压气进行筒内增压,使筒内外压力大致相等后,便可轻易开启筒盖。为了防止开盖时大量海水涌入导弹发射筒,筒口上特意安装了一层水密隔膜。

发射时,导弹发射筒上盖打开,由于发射管内是一种水密和气密结构,且经过充气和填注少量海水,与大海海水压力相等,不存在压力差,海水也就进不来,筒内气体也不会溢出水面。接到发射指令后,电爆管起爆,点燃燃气发生器,使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发射筒底部喷人筒内,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导弹将穿透水密隔膜径直向上推出筒外。出筒后的导弹在第1级火箭的助推下直冲云霄,大约飞行二三十千米之后,第2级火箭进行接力助推,然后将导弹推向外层空间,按预定弹道飞行后,再入大气层对目标实施攻击。

重达十几吨的导弹在离艇后起码造成两个影响:一是潜艇稳性受到破坏,这时必须立即向发射筒内灌注海水,以弥补部分弹重;同时潜艇均衡水柜也抽水以弥补均衡保持稳性。二是发射瞬间的后坐力,往往使潜艇略微下沉。如“乔治·华盛顿”号潜艇在发射第一枚“北极星”A1导弹时,就下沉了4米,不过这对潜艇来说没有什么危险。最初美国采用出水后点火方式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即导弹飞离水面15米~25米高度时1级火箭开始点火。后来则改为水下点火,即导弹发射离艇后,在一个安全距离上点火,这样可保证导弹在出水时,有一个巨大的垂直向上运动的推力,不至于受水面复杂风浪的影响。

除了垂直发射弹道导弹外,一般潜艇仍采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反舰导弹平时置于一个特制的鱼雷容器中,通常按533毫米标准口径设计。鱼雷容器自带动力装置,其尾部装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一个燃气发生器。发射时,潜艇像发射鱼雷那样把它推出艇外,当容器航至一个安全距离时,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容器在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下,进行潜航。容器在潜航150米~200米后,以45度角跃出水面并升至20米高度时,顶部自动脱落,尾部燃气发生器所产生的燃气,将导弹以12度~15度倾角射出。这时,导弹自身的助推器点火,将其推向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