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现代的理论。为什么那个时候人们还是迷信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13:05
像祖冲之啊 张衡等提出了天文学上的科学现象,比如月食啊,历法啊,为什么古代的人还是要迷信?

首先要明确一下迷信的内涵:超出人力范围的自然力量的体现。
现在通常观念里的迷信是盲目的崇拜,贬义的。在文化和科学领域的迷信则是对当时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只能寄托于神。
牛顿、爱因斯坦在晚年都是在潜心研究神学,科学家在自己的领域达到一定的深度后,会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和大自然的神秘,复杂的社会,浩瀚的宇宙,让人感到渺小和无力。对诸多的未知只能寄托于神。
我们平常人就更简单了,在一生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坎坷和磨难,很多时候会感到无奈和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是“凭天由命”了。
再有,某一个族群或某一个村落的迷信,那就太盲目了,甚至有点愚昧。
所以,迷信产生的根源就是未知和无知
世界上无知的人很多,未解的谜题更是浩如烟海。

迷信是现代的说法,古代的科学跟所谓迷信是没法割裂开来的,它影响着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天文学——最终目的是占卜、预言
化学——属炼丹修道者的研究范畴
历法——跟祭天地、祭祖有关,此外还可指导农务
。。。
当科学还没有真正发展到一定高度,形成独立体系并彻底颠覆人类几千年来的世界观的时候,不能片面的说古代人就是迷信。

其实现代人也迷信,就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信仰,一种观念,所以人和人才不完全一样

还得告诉你科学必须是能够达成公认、可交流、可验证、可证伪。科学是可以经受实践检验的。但是科学的规律与条件是密不可分的,不满足条件,则可能得不到科学预言的结果。如果出现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情况,那么很可能是进行科学总结是没有注意限制条件,或实际条件已经不满足科学规律的条件。

也就这样了~

迷信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敬畏感,并不是说迷信一定意味着愚昧。
迷信也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寄托,就像宗教信仰,虽然没有神,但是可以从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
另外,现在的科学并不足以让人了解宇宙世界的所有奥秘,仍然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发掘,在我们知晓其中奥秘之前,我们必须怀着敬畏的心。
某种意义上说,迷信并不是一种错。

中国古代的科技都是着眼于实际生产的,其目的只是为了找出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以求风调雨顺,而并非推翻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