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应为孩子创设什么样的空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2:36:47
小学数学的

首先,从问题质量的角度看,高质量的问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低劣的问题则是浪费时间。如:“对不对?”“是不是?”等等,如此的问题纯粹是一种语言浪费,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对!”“不对!”“是!”“不是!”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也容易滋生惰性。其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见到的是“自问自答”式的提问,或“连环炮”式的提问。通过现象看本质,其共同点在于:教师“边问边答”或“问”得过多,且注重的是形式上的完美,突出的是对知识的灌输,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不发问,但并不是问得越多越好。日本的一些教育家就曾将课堂提问分为“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重要的提问”是必须的,因为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目标,富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我们需要减少的是“徒劳的提问”,直至没有。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创设“多问”的空间。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开门见山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关于圆,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学生一听,于是纷纷举手,有的说:“我已经知道了圆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 。”有的说:“我想知道圆还有哪些特点和特性,它的面积怎么求?”还有的说:“我想知道我们的车轮为什么要用圆,生活中圆有哪些应用?”……让学生把想问的问题都提出来,无疑比教师自己设计许多问题牵者学生的“鼻子”走效果要好的多。又如,在上“利息”这一课时,我也先让学生自学,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有学生提出了“老师,书上讲存款既利国又利民,我认为只利民不利国,因为国家派专人替我们保管钱,不但没有收保管费,反而贴利息给我们,这哪儿是利国呢?” 这个问题,看起来与这节课要学习的利息的计算没有多大联系,但是我不讲,学生会疑云重重。我先肯定了这位学生敢于怀疑课本、敢于提问的精神,接着就拿这个问题反过来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大家不得其解时,我适时的补充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最后的教学效果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这就是我给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的功劳。

三、为学生创设“书写”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板书的重要性,但这种板书应该既有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