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一种物质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7:05:04
例如:氯气等
不用化学方程式判断,直接根据物质判断
例如:硝酸,氯气

看它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得电子氧化,失电子还原。
谢谢。。。

看它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得电子氧化,失电子还原,还有就是看他在周期表的位置一般非金属是氧化剂(有列外的Si),周期表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也可以说还原性增强,从左往右非金属性增强同理氧化性增强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即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简单记:生还)
则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降氧)

系统判断一种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是看其电负性大小,具体说明如下:
电负性是一组表示原子在分子成键时对电子吸引力的相对数值,电负性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卡尔·鲍林(L.C.Pauling)于1932年提出。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计算方法
电负性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每一种方法的电负性数值都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3种
① 鲍林提出的标度。根据热化学数据和分子的键能,指定氟的电负性为3.98,计算其他元素的相对电负性。
②密立根从电离势和电子亲合能计算的绝对电负性。
③阿莱提出的建立在核和成键原子的电子静电作用基础上的电负性。利用电负性值时,必须是同一套数值进行比较。
电负性表
下表给出了常见元素的电负性大小,数据取自《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2004年[12])。
元素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电负性 2.1 - 1.0 1.5 2.0 2.5 3.0 3.5 4.0
元素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电负性 - 0.9 1.2 1.5 1.8 2.1 2.5 3.0 -
元素 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铁 钴
电负性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