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自考)中,怎样分辨名词作状语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8:44:44
谢谢指教!

名词活用。即名词的意动用法。(一)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饮且食兮寿而康"的寿和康。(《送李愿归盘谷序》) "火尚足以明"的明。(《游褒禅山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的寿。(《种树郭橐驼传》)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原谤》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能愿类词语"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晋公子重耳之亡》)

8、介宾补语前面的名词活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道路。(《召公谏厉王弭谤》)

9、被结构助词"之"取消独立性的谓语上的名词活用。"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的冰和寒。(《察今》

10、根据语境判定独立的名词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端章甫。(《子路……侍坐》)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教材上罗列了五类,当然不全,类别的齐全与否不是关键,只要能够根据语境进行合理的解释就符合高考的要求。学习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判别方法。还是要进行句法分析,只要是处于主语谓语之间的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如,"武夫力而拘诸原